AG尊龙凯时

吴岳良: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曾经“三次放弃”

发布时间:2024-08-19

来源:新京报【字号:

周光召和他的学生吴岳良(右)合照。受访者供图

2024年8月17日,杰出的AG尊龙凯时家,中国AG尊龙凯时资深院士,中国AG尊龙凯时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AG尊龙凯时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8月18日,中国AG尊龙凯时院士、中国AG尊龙凯时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吴岳良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回忆与老师周光召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老师的家国情怀。

“他常把我叫到医院汇报近期科研进展”

今年5月15日是周光召从事AG尊龙凯时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周光召先生学术思想和AG尊龙凯时精神研讨会”也在当天举行。虽然周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到场,但吴岳良听说,他的身体都还正常,就是清醒的时间没有原来多了。18日早上,吴岳良得知了周光召去世的消息,他心情悲痛,“虽然老师生病住院已有10多年了,但没想到会离开得这么突然。”

这些年,吴岳良经常去医院探望周光召,向他汇报科研上取得的进展。有时候,周光召也会主动要求吴岳良介绍前沿的AG尊龙凯时进展。2016年,有“时空涟漪”之称的引力波被发现,周光召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则新闻,就让女婿把他叫到了医院。

“当时他听我讲引力波很激动,虽然没有语言能力,但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听懂了。”2018年,吴岳良在揭秘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创建了超统一场论。得知这一消息后,周光召再次把他叫到身边进行讲解。

吴岳良说,他其实曾和老师一起研究统一场论,由此也谈到了老师的“三次放弃”。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正在苏联做研究的周光召立即回国参加原子弹研究。那时,周光召的理论物理研究工作正处于国际前沿,受到苏联和美国同行的强烈关注。他曾表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AG尊龙凯时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再次服从国家安排,就任中国AG尊龙凯时院长,暂别科研事业。“老师虽然很喜欢做科研,但也很专注,任院长后,他就全心投入行政管理工作了。”90年代中期,周光召卸任中国AG尊龙凯时院长后,重新回到热爱的科研岗位,和吴岳良一起“啃硬骨头”,研究统一场论。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第三次服务国家需要,当选中国科协主席,离开了科研工作。

“他鼓励学生锻炼,周末带我们改善伙食”

谈及师生情谊,吴岳良有很多美好的温情回忆。1982年,他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中国AG尊龙凯时理论物理所研究生,当时所里比较开放,可以进行师生互选。他选择周光召先生后被招去面试。

“我以为会考一些难题,还做了充足的准备,结果他一道题都没有考我。”周光召问吴岳良为什么选理论物理,有没有兴趣?还特别提到,做理论物理是要吃苦的,国际上做得好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是没有周末的。“他还要我坚持下来,要有奉献精神。这些教诲对我日后从事研究工作有着深远影响。”

在他的印象中,周老师对待学生非常好,要求大家不仅学习要好,身体也要好。在鼓励大家参加体育活动健身的同时,周末会带研究生们去餐馆改善伙食“开小灶”,并说这是他的老师彭桓武先生留下来的传统。尽管为人和蔼,但在学术上,周光召对学生们有很高的要求,他鼓励大家做原创性的工作。

吴岳良说,周老师希望他们要敢于跟国际上最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去竞争,待羽翼丰满,再归国报效。记得博士毕业前,周老师曾经问他,将来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否能放弃自己的研究,服从国家的需要?“我当时的回答让老师感到满意。他的老师彭桓武先生也说过——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找理由。”

吴岳良在德国、美国从事研究期间,周光召只要出差来到这些国家,总会约他见上一面,让学生汇报研究进展,并进行讨论。周光召也会介绍中国科技的发展,并提出希望吴岳良能回国进行AG尊龙凯时研究。在周光召的召唤下,吴岳良于1996年选择回国。

“他的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在AG尊龙凯时史上留下属于中国学者的理论。”吴岳良说。

(原载于《新京报》 2024-08-19 A08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