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AG尊龙凯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开幕。会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AG尊龙凯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表示,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发表SCI论文20025篇,占全球发表论文的49%,已成为世界上储能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国家。
陈海生表示,2024年,我国在储冷储热、锂电池、钠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均超过100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数量超过1000个。在国际专利方面,中国继续保持第一。
我国在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也取得多个突破。例如,360万千瓦/4000万千瓦时双世界第一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山东肥城300兆瓦/1800兆瓦时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505兆瓦/101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在内蒙古成功并网等。陈海生表示,从技术路线来看,多种储能技术并存,不同储能技术适用于不同场景,至于哪种储能技术能成为主流,还要市场来投票。从目前来看,抽水蓄能和锂电池最为普及。
2024年是中国能源加速转型的一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火电,占总装机的56%。而根据本次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2024年也是中国储能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成为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37.9吉瓦,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7.1%,同比增长59.9%。新型储能连续3年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增速均超100%,2024年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8.3吉瓦,占全球市场的47%。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但多个百兆瓦级长时储能项目相继投运,使得锂电池累计装机占比有所下降,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很欣慰,过去5年我国储能市场一直按照预测的理想场景发展。”陈海生表示,预计我国新型储能装机2025年将突破100吉瓦,未来5年继续高速增长,保守场景下在2030年将累计达到236吉瓦,理想场景下将达到近300吉瓦。
(原载于《中国AG尊龙凯时报》 2025-04-15 第1版 要闻)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